阿里妈妈字体


2013年11月24日,由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上海老外街、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联合主办;易典艺术机构、小美术馆共同承办的第一届老外街艺术节在上海老外街拉开序幕。


   第一届老外街艺术节以“外转内销”为主题,活动长达一个月,以一系列活动单元组成,包含外国艺术家作品展“他城”、 艺术空间和画廊联合展、小美术品慈善拍卖、摄影大赛、时尚艺术创意市集等五大单元。此次艺术节汇集了中外百位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数千件艺术作品和创意产品,提供了多项让大众参与互动、体验以及公益慈善项目。通过这一系列公共环境媒介与艺术时尚设计结合的特别展览项目,展现国际性的地域文化、艺术观念、生活方式大碰撞,为参观者提供一次难得的视觉盛宴。


   “老外街”作为生活、居住、工作在上海的外国人聚会街区,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乃至全国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是海派文化“海纳百川”的最具感染力的见证。由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老外街等机构联合主办的此次中外艺术家、设计师共同参与的艺术活动意义非凡;她体现的是上海这座城市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对居住在中国暨上   海的外国友人的精神关爱、关怀,对来自异域文化的学习热情和尊重。

   

   此次活动旨在促进国际文化的多元共融,居住上海的艺术精神家园的建构。


   总策展人杨青青教授认为,以“外转内销”为主题的老外街艺术节将成为探索城市公共环境的时尚艺术化的实践案例,它将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展出模式和艺术活动,会尽可能地去尝试当代艺术与时尚生活之间的转换,让艺术活动发生在与都市社区紧密相连的商区和街区里。结合老外街历史背景和如今它所包含的国际多元文化的氛围,使这样一个商业的公共空间的街区,具备更为独特的艺术人文环境。 她希望把老外街打造成上海的“风景转换器”——在对各种海外文化和艺术资源编排和梳理之后,将它们转化成现实空间中可读性强的图册版本。让人在其中领略到“老外”加“海派”的文艺体征,感受当下国际文明带来的艺术融合与对冲,激活滋养大众生活的“精神元素”。


   “老外街艺术节”从结构上注重艺术与设计的微妙关系,将在大量公共区域呈现作品。上海老外街张亚江董事长说:“海派文化、老外街的历史意义和当下的国际多元文化、生活在上海(中国)的老外文化、老外街周边的社区文化、当代艺术的创意畅想文化、通过艺术节汇集在这个区域,必定令这个区域成为城市的焦点:具有区域性的焦点——历史与现在共存,城市社区、商区与艺术的关系,新城市新文化的脉搏”。


   第一届老外街艺术节学术主持人是著名美术理论家批评家马钦忠教授;总策展人是知名的旅法时尚艺术家杨青青教授;外国参与艺术家是:Alexander Fabian Brandt飞苹果(德国)、Mathieu Borysevicz 马修(美国)、Yamada Enzo 山田宴三(日本)、 Rolf A. Kluenter柯罗夫(德国)、Chris Gill(英国)、Qian Lin 林倩(美国)、Xiaoze Xie 谢晓泽(美国)、Horst Baur霍斯特(德国)、Christophe Demaitre克里斯托夫(比利时)、Alexandre Quairy 亚历山大(法国)、Lothar Spree 洛塔(德国)、Island 6 六岛国际艺术团等;中方参与艺术家是:周云侠、何曦、杨青青、朱一诺、柴一茗、顾磊、蒋非默、沈春南、黄璟、何岸、陈春妃、江衡、吕鹏、苏新平、万敏、岂梦光、袁进华、邵岩、奔驰、章清、李消非、徐国锋、陈漫天、史农、蒋佑胜、张弘、姚恒毅、大 D、项哲青、大龙、王珣、戴纬、严嘉韡、春人等。


   此次艺术家的组成人员的突出特点是老中青共济一堂而以中青年为主体,著名艺术家、设计师领衔、强调参与性、联谊性。突出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生活、塑造品质生活,从生活饰品的独特创意到著名艺术家的代表性杰作一应俱全。更强调艺术关爱弱势群体和需要帮助的社会人群,部分参展艺术家捐出作品,以拍卖收入帮助他们。旅俄女高音歌唱家宋颂和顶楼的马戏团乐队在开幕式有精彩的演出。


   此次活动另一个鲜明特点是全街区重要商家积极参与,踊跃支持。这些机构是:易典艺术机构、原曲画廊、观享家居、Bapas Bierstube、 Big Bamboo、SHIRAZ、 Las TaPas、Rowico 、Beckermann。


 次艺术节学术支持:上海戏剧学院时尚艺术工作室、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广州美院公共艺术与雕塑研究所

版权:秀设计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评论列表 (0)
发表第一个评论!
0 点赞 收藏 0 评论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