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川上的中国”系列讲座第十讲
王鲁湘《静者濂溪先生一一纪念周敦颐诞生1000年》
时间:2017/6/23 19:30-21:00(请提前15分钟签到入场)
地点:深圳市盐田区深盐路2128号盐田区图书馆一楼读海书吧
报名方式:见文末报名二维码
签到地点:盐田区图书馆一楼服务台
主讲:王鲁湘
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评论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李可染画院理事长,清华大学张仃艺术中心副主任,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成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凤凰岭书院院长。
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评论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北京凤凰岭书院院长王鲁湘先生
1978年考入湘潭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留校。 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研修中国美术史,并获哲学硕士学位。历任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总策划、《世纪大讲堂》主持人、《文化大观园》总策划、主持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等。
作为一位电视布道者,王鲁湘从坐而论道转身与公众对话,共同提升着中国电视传媒的思想品质与知识视野,他试探出了中国文人价值最大化的另一出口。王鲁湘把自己形容成喜欢寻觅“野食”的“杂食动物”。他不喜欢“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传统式文人生活。他勇敢地从体制内迈向体制外,成为一个以自身能量试探文人价值的知识分子。主要作品有《风雨赋潇湘》《书卷山河》《华夏生死书》等。

周敦颐是北宋文学家、哲学家,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编入《周元公集》)。其学说是孔子、孟子之后儒学最重要的发展,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他写下的《爱莲说》虽短短百字,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世人所传诵。
《爱莲说》是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周敦颐曾于任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理学派开山鼻祖
周敦颐是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清代学者黄宗羲曾这样评价周敦颐:“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故安定、组徕卓乎有儒者之规范,然仅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公元之破暗也”(《宋元学案·濂溪学案》)。元公,就是周敦颐,元公原是他的谥号。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开山之祖的地位。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周敦颐提出“理性命”三范畴,从本体论上把性和命联系起来,从而来解决“人是什么”这个理学的中心问题,也就是解决人的本质、本性与自我、心理等问题。
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自己的理学体系,宣扬其“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论和主静、顺理、诚心、无欲的人生观。

周敦颐死后,随着程颢、程颐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南宋时许多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
关于“山川上的中国”系列讲座
盐田区图书馆的盐田阅读沙龙“山川上的中国”系列讲座,旨在以中国文学为主题,以地理历史为线索,对中国文学与艺术美学的演进与名作进行通识普及,为盐田树立高端的文化讲座,推进盐田的文化发展,树立盐田文化的新标杆。


“山川上的中国”系列文学讲座嘉宾包括丁学良、王鲁湘、郑佳明、谢泳、尹昌龙、黄仕忠、安意如、黛琪、张清、严凌君、谭华杰、王绍培等12位知名学者、文化名人、优秀作者。本系列讲座将以地理、历史为线索,对中国传统文学经典进行系统梳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中国文学的美丽与魅力,分享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演变的深远影响。
“山川上的中国”系列文学讲座已于2017年2月17日、3月3日、3月17日、3月31日、4月14日、4月28日、5月12日、5月26日、6月9日成功举办了九期,分别是安意如的《我是人间惆怅客——词人纳兰容若传奇人生》、黛琪的《桃之夭夭——〈诗经〉十五国风爱情地理》、郑佳明的《屈原与湖湘文化》、张清的《武陵桃花笑煞人——从桃花源原址之争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深远影响》、尹昌龙的《李商隐:西川道上吟锦瑟》、丁学良的《商人,信徒,武士,学者:一带一路上的先行者》、严凌君的《除了东坡肉,还有别的——喜欢苏东坡的三个理由》、谭华杰的《江湖听雨竹山词》、黄仕忠的《〈琵琶记〉里叙悲欢》。讲座受到了盐田区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现场读者的热烈欢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