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共同的文化认同,具有一定归属感,并能持续产生互动的群体,我们称之为社群。
任何社会变革的发生和发展,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勇于拥抱和推动创新的创意社群在起作用。而在这个全球知识网络时代,创新人才,尤其是以设计师为主要参与者或者发起人,集聚而成的新社群,重新定义了创新的每个环节甚至是创新系统的颠覆,设计驱动型新社群正成为积极社会变革的新主体,也成为设计的新对象。
因此,2018同济设计周以“新社群 New Communities”为主题,将于10月19日拉开帷幕。在两周左右的时间内,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将围绕主题,举办包括“新兴实践”设计研究与教育会议(EPC)在内的国际学术会议、工作坊、展览、论坛等30余场学术盛宴,邀请世界知名学者、国际非营利性组织负责人、实践家、艺术家和设计师等,分享他们的见解与实践。
2018同济设计周由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上海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海尔定制、陆家嘴滨江金融城·船厂1862等机构联合主办,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承办。
拥抱“新社群”,从同济设计周开始。


【会议】2018 年“新兴实践”设计研究与教育会议(EPC): 技术世界与社区
10月27日 8:00-17:30
船厂1862 (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1777号)
2018 年 EPC 主题是“技术世界与社区”。关于技术世界的讨论将立足于 城市社区。为了让情景语境更加丰满,我们将会展示一个本地案例 —— NICE2035,位于上海四平社区的一项社区社会创新计划。本届 EPC 旨在激 发一场对话,关于如何运用技术更好地解决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中的焦点问 题,以及设计又当如何为此过程做出贡献。会议将呈现该领域的优秀实践 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扎根真实世界的问题,它们通过原型测试让利益相关各 方参与其中,并提供进一步发展迭代的佐证。

【会议】设计与协作型城市会议
10月28日 13:00-18:30 & 10月29日 9:00-13:00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暗房报告厅
设计能为提升社会凝聚力做些什么?它能为城市公共资产做些什么?它如何触发并支持循环经济?如何利用合适的基础设施来丰富城市生态系统? 在城市营造过程中设计如何利用社会创新形成弹性、可持续、协作型的城市?“设计与协作型城市”会议将通过全球的实践案例来回答这些问题,强调设计在这些范例中所起的作用,即设计驱动的特征、设计文化的引导,以及特定设计工具的使用。
这次会议是由 DESIS 联盟自组织的一个目标明晰的设计研究计划。它将集合全球多所设计院校,对城市营造过程中的设计和社会创新问题进行探讨。

【研讨会】设计未来:高等教育国际化 —— 中国出国留学 40 年和国际跨国教育
10月20日 9:00-17:00
同济大学中德学部
为了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学术流动,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联合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将于 2018 年 10 月 20 日,在同济大学举办“设计未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会议将云集国内外 著名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高校管理实践者,凝聚力量,旨在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中国留学生的输出与引入、国际学术的流动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完善中国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方案。

【论坛】艺术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论坛
10月25日 8:30-16:30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暗房报告厅
本论坛希望探讨如何将现代数字与媒体技术用于艺术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展陈、解读及再创作当中,积极探索运用创新的设计理念整合技术手段和文化内容,用当代的语言传递过去的信息,用技术的手段讲述文化的故事,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寻找新的媒介、为相关领域的前沿探索者提供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活动】米理同济 —— 10 周年纪念活动
10月29日 15:00-18:00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学院2楼D展区
交换项目和双学位活动不仅影响学生的生活,而且对整个专业和学术生态系统都非常重要。庆祝同济与米兰理工大学之间最成功的合作计划十年,我们提出这个项目,以反映跨文化教育、挑战、利益、专业成果和难忘的故事。

【论坛】体验的维度 —— 体验图形设计论坛
10月30日 9:00-12:00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暗房报告厅
体验图形设计是环境设计和传达设计的交叉领域,从图形、符号、传达的角度帮助人们塑造空间体验,帮助空间和使用者更好的交互和沟通。在设计领域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体验图形设计也在经历变化、探索和再定义。同济设计周期间,公共设计研究室与国际体验图形协会 SEGD 合作举办“体验的 维度 —— 体验图形设计论坛”,与该方向相关的设计师、教育者和研究者共同分享设计心得,探讨未来方向。

【活动】阿里巴巴设计品牌日 — 同济大学专场
11月1日 14:00-19:00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暗房报告厅
阿里巴巴设计与同济大学建立合作,以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校园招聘为目的。今年的设计品牌日,主题围绕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展开:新零售、物联网、城市大脑、大数据、体验设计。届时邀请娄永琪院长、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范凌 、 阿里巴巴设计委员会委员长 ——青云,共同开展设计论坛。我们也诚邀热爱 UX 设计、创意设计等方向同学一同参与探讨未来设计发展新趋势。

【活动】城市图像遗产之再定位
10月23日 9:00-11:30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鱼缸报告厅
本项目由英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牛顿基金——中英创意基金支持。由英国拉夫堡大学和中国同济大学共同发起和承担,将全面梳理历史、当下及未来阶段的平面设计所承载的城市遗产保护和发展的脉络和方向,通过参与设计等方法为中英两国未来城市规划政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预计在2020年完成的两年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将惠及世界其他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国家。

【研讨会】全球化背景下的设计创意产业保护与发展研讨会
10月24日 8:30-12:30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鱼缸报告厅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设计正成为驱动创新、实现商业成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引擎。设计创意以一种文化、生活形态或价值观等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其蕴含的巨大价值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经济、文化与社会进步。“创意经济”正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商业观念,成为各国提升国力的强劲动力。我国设计创意产业正处于兴起阶段,其发展与保护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在国际社会知识产权保护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和保护自主创新的作用,促进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即将于上海举行的世界进口博览会,将使我国再次成为世界创新保护的焦点。

【研讨会】环境未来:设计和绿色技术
10月25日 13:00-18:00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设计坪坊
研讨会集合实践者和学者形成智囊团的研究结构,讨论和提出关于“环境未来:设计和绿色技术”的主题愿景。研讨会由多学科领域的方法构建,跨学科的实践和专家将提供多层级的设计视野。会议将探讨设计在促进新的环境未来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重点将集中在设计、艺术、科学和文化(民族志)联系起来的问题导向以及跨学科研究“情景”。在当下新的“交融时代” 里,知识不再仅仅产生于学科界限之内,研讨会将由 3 + 2 的模式组成:3 个研究方向:艺术与环境 ; 科学与环境(环境交融);文化 / 民族志与环境(环境人类学)。2 个设计情景:气候变化与环境 ; 城市与环境(环境威胁 – 以自然为本的设计)。
【研讨会】“日常生活与中国设计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10月26日 9:00-17:00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暗房报告厅
本次研讨会议题关键词是“日常生活”,旨在汇聚日常生活视角下中国设计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呈现设计与个体日常生活的关系。日常生活史学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于西欧,也被称为“微观史学”,以“深描”为主要研究方法。在此之前,设计史研究很少涉及到具有较低美学价值的世俗物品和籍籍无名的边缘设计师。日常生活史学对中国设计史研究的贡献在于补益宏观史学和英雄史观的不足,改变过度关心设计高雅审美的研究现状和以伟大设计师为中心的叙事方式,为现阶段中国设计史研究的转向提供有效的经验、方法和策略。本次研讨会诚邀设计历史与理论方向的研究者共同参加。

【研讨会】中芬文化和科学国际研讨会
11月5日 13:30-19:30
同济大学中芬中心四楼
2018 年是同济大学中芬中心——这个著名的“设计驱动”的国际化跨学科开放创新平台成立8周年。在此基础上,同济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和埃斯波市等合作伙伴一起筹备一个面向跨文化、跨学科、产学研结合的全新科技和文化创新平台。此次活动将邀请来自世界各地大学、企业、政府、机构的专家,面对人类共同体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共议如何通过设计驱动实现文化、科技和产业的结合,推动以新模式、新生活、新产业、新经济为内涵的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活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对话 —— 从材料入手的当代首饰创作
10月22日-24日 10:00-15:00
铁岭路115号四平创生空间NoCC
丹麦艺术家 Annette Dam 和 Marie-Louise Kristensen 将在本次工作坊中分享她们的创作手法,包括留心细节、专注思考、关注周遭世界及内心世界等技巧。工作坊将以参与者的个人习作、平日所思所想,对时间、材料、身体、空间等话题的讨论作为切入点,围绕材料展开:如何利用不同材料的特质创作出新的设计结构。同时,还会研究首饰的功能与搭配,让首饰与身体相称。 参与者将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对话”为题,绘制草图、创作首饰。我们关注的焦点并非是完善技法,而是创作流程和对形式与材料的尝试。

【活动】玩转创意工场新世界
10月22日-26日 13:30-16:00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创意工场
设计周期间为了帮助校内外来宾了解创意工场,帮助广大老师同学精通各类设备的使用与技术,吸引专业老师参与,发挥和传承工场师傅们的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创意工场在设计周期间举办“玩转创意工场里的新世界”系列工作坊,促进设计的脑洞大开与制作的各种可能,小到创意蟋蟀房屋,大到空间的设计装置皆可实现,数字加工结合传统工艺,古法激发材料创新。本次主题工作坊将为设计周打开创意工场里的“新世界”,链接不同地域的文化与技术,展望新世界,创造新未来。

【会议】设计驱动创新 —— 灾后居住策略
10月23日-28日 工作坊, 10月28日-11月10日 展览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创意工场3楼;学院1楼C展区
“设计驱动灾后住宅策略创新”项目提出了一种针对应急和灾害管理的创新方法,它明确了设计对于灾害的预测作用,而不是作为应对灾害结果的亡羊补牢之举。这种定位的转变至关重要,因为它从传统技术层面的干预转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研讨会以产品服务体系设计和原型制作方法为基础产出初步成果,从而重新审视设计方法。为受众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家庭与住房,公共与私人,产品与流程,地域与全球,对抗与复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机会。该研讨会是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马德里理工大学之间的更大合作框架内提出的,对所有学生和学者开放。

【讲座】阿斯顿·马丁拉共达讲座
10月23日 14:30-16:30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暗房报告厅

【活动】阿斯顿·马丁拉共达 NICE2035 创新空间开幕式及工作坊启动仪式
10月24日 13:00-17:00
阿斯顿·马丁拉共达创新NICE2035创新空间

【讲座】“三世之界”当代首饰双年展——艺术家特邀讲座
10月23日 19:00-21:00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暗房报告厅
19:00-20:00 “梦想的时候到了”(讲者:Jivan Astfalck)
首饰像其他需要投入感情的虚幻之物一样不仅仅是复杂的概念,由对材料和技巧的投入衍生出概念的内涵;通常还指向过去的经历,以预想不到的全新方式呈现这些经历。首饰介于身体和外界之间,没有其他事物再如首饰这般钟情于内涵的创造。尽管有着复杂的无限可能性,但绝不是随机组合,所有叙述和意象都是对新秩序或秩序重整的某种召唤。首饰的叙事性可以引领我们走出自身压抑的存在,走向一 个更加自由完美的秩序体系,在这个空间之下,乌托邦的理想得以实践、拓展,希望重新闪耀,首饰化作神奇之物。
20:00-21:00 “让它来吧”(讲者:Marie-Louise Kristensen)
讲者将简要介绍设计王国丹麦,带领听众从艺术家的视角领略整个丹麦首饰 艺术的发展历程。首饰艺术家、教育家 Marie-Louise Kristensen 对三个课题一直很感兴趣:首饰传统、丹麦早期工作室首饰艺术家以及当代首饰艺术家。

【活动】工业 4.0—— 智能制造与交互设计
10月25日 10:00-16:00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鱼缸报告厅,同济设计院BIM,创意工坊
本次活动主要以工作坊和讲座两部分组成。活动的上半部分以智能制造为主,在当下数字化技术环境,以机器人手臂作为核心技术代表,展开进一步的研讨和实践;下半部分则是以交互实验为主,探讨未来机器人臂的可能性,特别在先锋艺术媒体下,结合更多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学者和企业了解到技术革命在未来设计中的变革。
【活动】《翻转极限:生态文明的觉醒之路》首发会
10月26日 16:00
同济和集
英文版《Come On》是由罗马俱乐部的联合主席魏伯乐(Ernst von Weizsae- cker) 和安德斯维克曼 (Anders Wijkman) 主笔,集合 34 位成员提供的素材共同完成。10 月 26 日下午,我们将通过《Come On》中文新书《翻转极限》发布会来庆祝罗马俱乐部成立50 周庆。发布会将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娄永琪院长主持。我们将有机会与国际知名可持续发展学者诸大建教授、同济出版社华春荣社长座谈,一同踏上生态文明的觉醒之路。

【活动】游戏化共享社区工作坊
10月29日 14:30 & 10月30日 15:30
同济和集
与他人共居是教会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如何在不同中求得共识,成为社会动物的基本方式。在生活资源共享问题上,我们有许多的解决方案。通过全民政治来做决策,又或是通过民主制度来决策。我们在游戏化共享社区中提出了新的解决城市孤独问题以及资源浪费问题的新方案,我们把空置大楼变成新的经济体。在芬兰,超过百分之十的大楼被废弃空置,这几乎是八亿欧元价值的闲置经济力量。我们了解这其中的原因,并且希望通过我们的四点原则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改造。

【展览】坂茂“竹穹”装置展 & 坂茂“Paper Partition System”纸空间分隔系统展
9月11日-11月2日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CGH展区

【展览】三世之界 —— 第四届 TRIPLE PARADE 当代首饰双年展
10月19日-1月6日
昊美术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第四届 TRIPLE PARADE 当代首饰双年展,以“三世之界”为题,将于 10 月 19 日在上海昊美术馆·设计中心,携手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共同揭开帷幕,包括展览、论坛、系列讲座、工作坊将陆续展开。本届双年展由“亲密接触”、“物以类聚”、“艺术游戏”和“差异共生”四大板块组成。将史无前例展出严格筛选的 34 个国家及地区近 300 位艺术家和设计师近 500 件优秀作品。
本届双年展向中国公众呈现了全球当代首饰创作的多样性,同时在当代艺术、时尚、设计与工艺美术领域,创造了一场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对话。 在此,诚挚地邀请所有的参观者享用这个当代首饰的“饕餮大宴”,它充满了惊喜,并指引着未来。

【展览】数据,城市,质量
10月26日-11月11日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F展区
“数据,城市,质量”是与城市环境相关的数据可视化项目展览,其中数据用 于通过探索更多定性变量来生成城市的愿景。本次展览旨在从公民中心的 角度提供对数据景观的展望,利用将数据视为工具机会的设计能力。数据 是工具,它们不代表解决方案。在智能城市和信息驱动服务提供的当代场 景中,将数据视为定性资源有助于考虑需求,背景,利益,利益相关者,以避 免技术剥削,相反,有利于公共数据赋予我们未来生活的能力空间。

【展览】现代性的阴影
10月22日-11月11日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1楼A1展区
Shades of Modernity 是一个沉浸式的展览,旨在提供我们生活的星球的复杂性和奇迹的视角。我们使用照片作为媒介来打破视觉和视觉之间的界限,并观察环境,主观性,灵性和社区等价值观和灯光的价值观。
【展览】设计与协作型城市 —— 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联盟项目展
10月27日-11月5日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楼E展区
仔细观察当代城市可以发现很多城市营造的案例,与主流趋势相反,它减少了不平等,创造了多样化和充满活力的城市结构。社会创新与城市营造展览将呈现一些由设计院校推动的,亦或是设计院校在其中发挥了特殊作用的案例。这次展览是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联盟(DESIS)的协作型城市主题社群发起的一次重要活动,是由 DESIS 联盟自组织的一个目标明晰的设计研究计划。它将集合全球多所设计院校,对城市营造过程中的设计和社会创新问题进行探讨。

【展览】医疗创新设计展
10月29日-11月9日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本活动将以过去 5 年在 D&I 所开展的基于设计驱动的医疗创新项目,如: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无哭声”计划、同济 - 联影合作活动、未来个人医护产品设 计、面向乳腺疾病防治的服务设计等系列设计项目为背景,对此设计主题下 的设计项目进行梳理、总结和规划,以期对过去的项目成果做系统性总结, 并理清和展望此主题下先进的发展趋势与设计方向。本活动将结合大四 Studio 课程,带领学生作为医疗创新设计研究者和策展人的身份推进项目。

【展览】Next Mobility 邀请展
10月29日-11月2日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1楼C展区
城市化进程、人口增长、能源与环境压力等议题,对人类可持续的未来出行范式提出了诸多挑战;同时,在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刷新着创新机遇。更有意思且值得追问的是,作为人类,我们到底渴望怎样的一种未来生活、教育、工作、娱乐与消费方式?出行在此语境下又该或能扮演怎样的角色?未来出行将会更趋向“公共”还是“私人”,“拥有”还是“享有”,“效率”还是“体验”,”陆地”还是“海洋”甚至“天空”⋯⋯?在这样一系列的追问中,新的设计原型在设计学院中经由学生、教师以及合作企业的共同探索而诞生,而这些作品的诞生便有了本次展览的缘起。

【展览】关·连
10月27日-11月30日
船厂1862(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1777号)
通过这个展览,我们期待探索环境设计的新范式 —— 更重视有效性和适应性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并思考环境中各因素之间关系的、从独立到整合的解决方案。“链接”的环境帮助我们将设计的关注点从内部效率转向外围资源,从静态的独立解决方案转向动态的灵活关系整合。在这个过程中,“环境” 被视为一个系统,其中的价值是基于环境的活动而共同创造的。
主办单位
同济设计周组委会
联合主办
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上海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海尔定制、陆家嘴滨江金融城·船厂1862
指导单位
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组委会
支持单位
CUMULUS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DESIS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DESISCHINA社会创新与可持 续设计联盟(中国)、TRIPLE PARADE 双年展国际组委会、国际体验图形设计协会、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中芬中心、芬兰阿尔托大学、米兰理工大学、马德里理工大学、罗马俱乐部、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设计委员会、造就、昊美术馆·设计中心、同济和集
媒体支持
新华社、人民网、文汇报、解放日报(上海观察)、上海电视台、中国新闻社、新民晚报、造就、大公报(上海站)、第一财经、Shanghai Daily、新民周刊、周末画报、网易家居、新浪家居、搜狐家居、太平洋家居、生活周刊、出色(微信公众号)
承办单位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