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妈妈字体
艺术是一种很需要创造力与天赋的职业,而将动画这种艺术形式纳入相对严谨的教育体系中需要更多的努力。我们同样面对着所有动画院校所面临的问题,那就是动画开始走向数字化、全球化的道路,这一趋势深深影响着动画这一行业。大家都知道,行业的变化总是快于教育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指向其实由行业或者说我们的观众来决定。这就意味着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随时改变自己的思维,一成不变的头脑在动画行业中往往代表着死亡。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整个动画行业,我们的学生开始被这种进步解放了他们的双手,更多转向头脑的革命,事实上动画的创作已经渐渐从体力劳动解脱出来,逐步演化为纯粹的脑力劳动。从宏观上讲,老师和学生都在经历这种变化,这种时代的变化。变化产生了许多以前没有的要求,比如说对我们学生的艺术素质、对电脑的操作、对不断更新的软件的了解程度等等,这些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德国的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到这一问题,实用、针对、市场化都开始应用在教学中。另一方面,学生也必须更加勤奋,在接受学校的制式教育同时,同时了解更多的变化,学习更多的知识来面对整个层面的挑战。

Robin King:接触多元性的文化,培养多样性的创造力 

知识可以通过训练培养,技术可以通过操作熟练,创造力却无法通过某一件事情的反复与重复得以提升。在加拿大,动画师们一样为创造力的缺乏而苦恼,但这一点往往决定了动画人一生的成就。我想,首先,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就需要激活我们的思维。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个信仰,那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存在绝对的事物,某一个东西总是会和另一件事物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只要你想,这之间就存在着联系。这样,你的思维会因为联想与挣脱的束缚,而产生你所想象不到的变化。 

接着,我们需要知道,创造力并不是从空空的头脑里产生。世界正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小,我们可以有机会和精力接触更多的文化因素。整个社会也正在包容多元性的文化,我们所需要的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努力,去接触更多的文化,从而让我们的头脑丰富起来。这样,我们才能从不同取向的文化中获得更多的思维与灵感,让文化本身来决定创造力的多样性。

余为政:动画产业更多的需要踏踏实实耐得住“寂寞”的人 

创造性人才与现行的动画教育制度之间在一定范围内是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来自于业界的发展速度不是很快,于是对人才的培训就会存在着许多困难,进而他们就希望学校能够直接培养出他们需要的人才。而对于学校来说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动画人才,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动画工业的支撑,只有存在这个支撑,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才能有更多的具体事例去锻炼成长,最终才能成为优秀的动画人才。于是,学生会有一些迷茫,他们不知道到底该遵从哪一种规则。而相同的是,他们必须对自己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觉得现在的大陆动画教育有着很矛盾的一面,一方面需求很大,学生不断的扩招,另一方面教师不足,常常是培训完的一批再教另一批,边学边买。这样显得太着急了一些,好像救战场一样,这样的发展会使整个动画产业变得粗犷不细致。发展动画产业是急不得的。这同时也还需要一大批,勇于吃苦,默默奉献的从业人员。现在中国从事动画的年轻人好像大多数都不是很踏实,觉得动画是一个暴利的行业,不愿意坐下来好好的搞创作,动画公司经常留不住人,有的年轻人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危害是蛮大的,动画产业更多的需要踏踏实实耐得住“寂寞”的人。我想这种耐住寂寞,应该从学生开始培养,因为他们才是将来的动画行业的中坚力量。从学校里开始,从学习做作品开始,学生们就应该学习如何让自己有更大的耐心与毅力,因为没有这些,你往往很难等到成功到来的时刻。

费广正:需要大量理论知识、基础知识的积淀 

现在学生最缺乏的还是理论知识、基础知识的积淀。多数的学生重动手操作,轻理论基础。从多数学生对基础课程设计的意见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样就使得我们的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后,总体反映动手能力强,但提升空间比较小。这种舍本逐末的想法的弊端,尤其在毕业设计创作时就体现出来了。作品在技术上来说,都很好,甚至对新软件新技术的应用都超过了部分老师,但在意识上与创新上则显得大大不够,没有一个好的起点比较高的创作意识作为支撑点,自然就很难有自己的好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觉得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合作与沟通意识、承受考验的能力、团队精神等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尽管是一个专业的他们在社会上承担的任务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就需要他们在走出学校门前有一个很好的心态,这必须是通过锻炼和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的。我们学校以往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素质,现在也已经开始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重视和培养,乃至职业素养的教育。
版权:秀设计发布,禁止转载、商用和个人使用!
评论列表 (0)
发表第一个评论!
0 点赞 收藏 0 评论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