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妈妈字体


有这样一个应用程序,每天打开,每天“游览”故宫,每天穿越于千年前的精美艺术品中,悄悄地来,悄悄地走,毫不打扰地传递着中国的美和故事。它就是“每日故宫”。

“每日故宫”最开始只是一个日历,灵感来源于老一辈人习惯使用的老日历,设计师彦风把这种习惯转化成了一个应用,一方面是一个惯性使用的延续,一方面也是一种全新的产品输出方式。



但“每日故宫”绝不是一个日历那么简单,点击主页上的日期,就可以查看今日藏品了。古老的故宫拥有超过 180 万款藏品,每年有 1500 万名游客访问。这个博物馆不是很好进,但这个世界上最繁忙的博物馆也在想方设法地让更多的人触及自己。“其实故宫现在在展的展品只占所有藏品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不能展出或者不方便展出的藏品也期待大众的发现。”“每日故宫”主持设计彦风说。



“日历”和“文物”是“每日故宫”的两大特点,但是如何将两大元素有效结合,将故宫的风格展现出来,还要让它获取一定量的用户群,这是彦风和设计团队面临的最大问题。

“因为牵扯到技术问题,设计表达和技术表达的平衡关系往往很难达到。技术的挤压导致设计需要作出让步,这是我们当初面临的难处。”彦风说,“但是设计在有限制的表达过程中,反而表达得更加精准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每日故宫”不止大量输出故宫的藏品,同时也延续着故宫一向给人沉稳、大气的印象风格。通过日历的方式推送故宫的藏品,除了能进一步传播故宫文物,还能借日历的形式呼唤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趣味。

但是,做一个数字日历也不是件简单的事。“调研的时间多于设计,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研究。”彦风说,“需要提炼,需要落地,这有一些难度,因为我们要从用户角度出发,考虑用户体验,甚至要考虑到用户良好体验应该是什么?”

“我们在调研期间拿了很多种日历进行分析,研究其不同的阅读及使用感受,甚至涉及到纸的质感表达,日期栏位所占的面积、颜色分布,以及日历带来的农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等等。”

“每日故宫”并没有运用大面积的文字铺设,整个应用采用了简洁清雅的设计风格。“为什么只是简单的文字和互动,因为如果表述过多,就没有必要深度使用应用交互。”彦风说,“我们是想要通过线上服务来引出线下关系,让‘每日故宫’这个应用成为一个桥梁,每天与用户产生关联,在应用的基础上,用户可以获取知识,同时找到更深层地挖掘故宫内涵的欲望。”



“每日故宫”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可以每天与用户发生关联且承载大量丰富内容的日常互联网产品。“小而美”地从藏品出发,带领用户进入故宫藏品的世界。同时,精美的交互设计,手指轻触,就会呈现高清文物图,最大限度展示文物细节。对部分文物工艺要点及背景故事的解读,增加了用户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同时结合传统节日精选对应藏品进行特殊制作,营造节日气氛,推广传统文化。在不干扰文物本身的前提下,为部分文物加入了动态元素,使藏品增添了一丝鲜活气质。



“我知道现在社会,人们需要更容易、更便利的设计,同时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必然的。我的设计虽然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好,但是我们目的还是传播民族文化,而我感到高兴的是,在我的努力下,能够利用互联网去做民族文化传播,通过数字媒体来实现从高端导向到公共教育领域传播的目的。”彦风说,“我庆幸我在这一领域的执着,让我有幸成为第一个完整介入故宫移动终端的设计师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目的性地策划和设计,如何精准表达,如何通过受众消费产品,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个产品可以被消费,或者从另一角度来被解读,能够与日历相结合,而不是一个单一的产品模型,且具有互联网使用特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彦风说:“在这个时代,设计已经不是设计本身的问题,传播方式和工具的变化,导致整个依托关系和设计语言的改变。我希望更多设计师和团队加入进来,弘扬本民族文化,我相信放大到一定范围,民族的就会成为世界的,无论是藏品还是展出都会得到最好的宣传。

版权:分享自王蕊,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评论列表 (0)
发表第一个评论支持创作者!
6 点赞 收藏 0 评论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