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妈妈字体



1955年生于日本神户的日本平面设计师三木健(Ken Miki),是日本平面设计大奖龟仓雄策奖、纽约ADC获奖人, 1982年成立了三木健设计事务所,主要为客户提供在包装设计、形象设计和空间设计。他主张做有故事性的设计。现为大阪艺术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推动探究事物根源的“听的设计”和如说话一般易于接受的“说的设计”。他主张设计的故事性,以“察觉认知”为主旨,在沉静的视觉表现中注入情感。


> HASHIBUKURO展览,2006年

现在,三木健成立的三木健设计事务所主要服务于世界平面设计大会、日本 IBM THINK PAD i 系列、倍美从通信公司、大阪医科大学、京急百货等。从三木健的作品中,可以看得到他为企业、协会、组织和个人做的形象设计、装帧设计、海报设计都是十分具有人间烟火气的平面设计。

最近几年,三木健说自己往往是通过最直接的交流,而不是电脑进行思考。虽然他谦虚地认为自己对设计的理解还没有安定下来。“设计与艺术的跨界融合越来越多了,随着科技的进步,设计的外延也在不断延展。虚拟社会不断地发展,我对虚拟社会是接受的,但是也是抵触的。”三木健说。如何让人的感官与设计的机能接近完美地贴合,这是三木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而在面对一个新的设计项目时,三木健首先要去理解项目本身的意义所在。“首先要去观察这个设计对象,要去探寻源头,从各种碎片化信息中当中去找寻这个概念。当我能够很明确地理解这个对象后,再通过构筑、想象、分解、编辑、可视化、感知,去不断地滚动思维从而产生设计。设计从理念处诞生。

> 达尔文项目(Darwin Project),2008年

要充分地倾听,最终才会达成理解,如果非我的专长,我还会请教专家去理解。”三木健说,“我觉得至少要对一件事有80% 以上的理解,才能去做这件事,因为理解是想象力的根据,理解是创意的源泉。”

观察三木健十几年前的作品,拿到今天,依旧还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何让作品的设计保持住新鲜感,成为时代的产物,三木健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三木健说:“我常常在思考理念、文化、历史这些东西,到底什么是最后可以留下来的?不能留下来的东西,不宜流行的,随着时代的更迭就得重新考虑。这些我在设计的开始就会考虑好,哪些东西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能留存的。比如很多古代的东西在当时很流行,在现代却不能使用的话,我觉得也不能称之为设计。”

“正如我认为设计是没有局限性的,设计可能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最后这些局限都可以被突破。再难的设计都可以分解成小学生都能理解的东西,我只是希望最终呈现出来一个可视化的东西。”三木健说。

> 达尔文项目(Darwin Project),2008年

而在三木健的生活中,只要是和设计有关的东西,都会是三木健关注的焦点。“比如,在生活中,我想要重新设计一个我常常用到的笔记本,我绝不是单纯地设计封面,我会考虑笔怎么写最舒服,里面的线怎么设计最合适。一张白纸用于写字和绘画又需要设计成不同的方式,我会考虑要安排多少的点,用什么纸张。最后再会去设计封面和外观,纸张上的线条用几根,是浅色的还是深色的,粗的还是细的,间距多少……听取各种人的意见,足够满足它的适用性。然后,我会考虑笔怎么用,灯光、桌子、椅子怎么坐着舒服,我希望电脑也是有笔的。最后,我还要联想到整个房间的设计,这才完成了一个笔记本的设计。”

而现在的三木健,通常在教学中度过自己的一天。他现在是大阪艺术大学设计学部教授,在教学上,他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力量。在教学过程中,他也有了很大的发现和收获。三木健从在大阪艺术大学的设计教学中,通过对苹果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水果的解构与观察,重新思索设计,总结了一套以苹果为观察和表现对象的设计学习法。三木健不仅因此出版了著作《APPLE》,还通过“APPLE+ ”展的呈现方式希望启发更多人对设计新的理解。这个展去年就在中国上海当代艺术馆展出过。

> 达尔文项目(Darwin Project),2008年

“我一直觉得能够跟年轻人保持交流,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会更容易被激发,也会更有想象力。”三木健说,“我也一直在思考着设计的问题,因为设计无处不在。我思考设计的问题,思考社会生活的问题,也进一步思考着什么是真正的富足。我也会通过网络搜集信息,但网络不是自己感知到的,通常也会误导我。我会通过自己的感知获取信息,通过阅读或者是面对面的交流。”

“就像我从小就对打电话很感兴趣,我喜欢思考声音是怎么交流的,从这样的感知中我会发现更多设计的源泉,帮助我形成设计方面的思考。再比如我会观察井盖,思考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因为圆的盖是怎么转也不会掉下去,但是方的就能会掉下去。”三木健说。

如今,日本走出了很多优秀的知名平面设计师。对于设计师而言,东京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创造力的地方。三木健常年往来于东京,但他还是住在大阪,他致力于让自己的设计从大阪走向世界。

版权:分享自艺术与设计,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评论列表 (0)
发表第一个评论!
0 点赞 收藏 0 评论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