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作者:何振纪
设计的作用除了是满足人们审美需求、推进工业生产发展的一种手段或过程外,更深层次地作为与人类文明共生共荣的组成部分,与连接思维和创造的重要桥梁,理应在人类所遭遇的种种危机面前扮演着具有更宏大责任与担当的角色。面对人类社会及其所处自然的问题与挑战,究竟设计可以解决什么呢?要回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的是设计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设计?全球人类命运与共,疫情当前,设计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设计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与实践方式,与人类文明共生共荣,成为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发展出如今多元并存的文化图景的重要推动手段。来到21世纪全球化日益加剧、世界文明不断交纵互联的今天,不但经济、政治连接互动,在社会交流与发展互助方面更是忧戚相关。
从太空中瞭望我们的家园——地球
今天的时代是充满各种挑战的时代。随着人口的剧烈增长与迅速老化相伴而至,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浪费并存,环境污染与气候恶化互生,同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变迁和全球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公共安全、卫生保健、教育均衡、性别平等……种种问题。今天的社会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危机现象愈来愈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就当前所处在的生存环境及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无论是来自物质还是精神世界内所遭遇的困境,都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更新的思考。面对这些内外条件与人类自身发展需要之间的错位,站在设计研究与实践的角度,我们必须直面各种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人文危机与设计危机。
危机设计是面对危机从事的解决方案,除了熟悉的突发性灾害形成的危机设计,还要关注当今世界更大领域的危机现象,如:资源与能源短缺形成的可持续设计与循环设计,气候变化所形成的垃圾分类设计等。这些涉及到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问题,可进一步升华为更为宽泛的方面,即“生态危机”范畴所包含的议题。(人口发展危机、资源短缺危机与气候变暖危机)
现代社会是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同时又是“危机四伏”的社会。从个人、集体到国家,甚至整个人类都面临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危机。这些危机包括了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社会的危机等等立足文化与教育领域,我们可以注意到中国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发生自人民身边的危机。当中主要威胁民生危机的诸如公共安全以及公共卫生、性别平等与弱势群体、教育资源等议题。
从2019年9月开始的山火已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最严重的山火
公共卫生是整个社会全体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事业,但其实并不仅仅是医学科学的分支之一。其危机指向本身便超越医学范畴,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与个人及集体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今天所迎来的挑战不但是医疗保健领域,而是对所有关于提高人类身心健康和生命得到保护与保障,甚至延长的挑战。如何通过设计,应对这些挑战?成为了当前超越医疗公共卫生设计而涵盖每个人社会生活健康方面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网络打破了地区和时间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多是关注于当下。文化不断被商品化所侵蚀,人们陷入了享乐主义的漩涡,只关注当下,被无穷无尽的消费欲望所控制。从而催生出对传统回望的幽思,进而延伸为对往昔文化在当前如何传续的危机意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不仅悠久而且庞杂,但长期以来的民族存亡问题首当其冲,这使人们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种对待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急躁情绪和简单化倾向。如何让传统文化在人文精神的映照下焕发生机,并为生活于当代的人们带来积极未来,成为人文危机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当中显著地包含了如何从人文传统中解放再生、在新旧伦理道德的转捩分界上顺利过渡,以致为身处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变迁危机中获得新生。
近年来,设计在市场经济的消费带动下,全球似乎进入到了一个“泛设计”时代。不限于文化艺术领域,在经济、政治领域均不约而同地将“设计”、“创意”、“创新”等泛化为形容词,由此反映出了当代设计所面临着的危机:在言必称设计背后,实际上表明的是人们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种种设计的不满。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乃至已演变为当下危机,归根结底从源头上追溯可划分为与设计价值认知、审美能力、设计教育滞后诸议题相连。对设计危机的认识将促使对设计未来发展的思考,这既是危机,亦是契机。
持续焚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温室气体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设计活动从原先“造物”的实践中逐步与“设计”的专业分离,但二者又紧密相连、互相影响。从介入社会的改造角度来看,设计在构建起自身独立价值的同时,又与社会发展、文化变迁之间形成一种“价值制衡”。就中国现当代设计发展而言,其价值认知与数十年来社会结构变化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当前的社会发展更是需要我们立足现在、瞭望未来,重新认识设计价值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新的“设计认知”将直接影响当今社会的未来。
审美属性是设计的本质属性之一,同时也是消费者对于设计需求的精神要素。在商业社会中,设计(品)单纯的使用功能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设计的审美需求在今天社会生活中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设计审美的体现则根据诸多方面的因素而造就。但是完全依照消费市场因素而设定审美,则无异于置设计将人引向“异化”的境地。这一危机的萌发,需要我们对设计审美作为一种策略,导向积极影响方面。落到具体人身上,设计师角色以及大众设计美育作用则变得非常关键。
面对疫情,我们正在思考:危机面前,设计可以解决什么?2020年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毕业设计以“危机设计·设计危机——关注危机设计、反思设计危机”作为创作主题,由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锋于半年前举行的毕业创作主题研讨会上提出。在当前我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状况下,对这一主题的思考和创作更突显了其现实意义。而早在过去几年,设计艺术学院就设计的价值及其社会责任,与公共卫生、人类健康等议题展开了持续的探索创作。
纵观人类设计造物的历史,既是社会发达的历程,又是不断见证设计奇迹的过程。今天,在危机面前我们应该从设计的角度看到转机。设计已经充斥于今日社会,危机来袭更警醒我们要不断反思什么是设计?谁在设计?设计什么?我们必然要从被动设计向主动设计转变。与此同时,亦要认识到设计在引领生活发生变革之时,并非只有“善”的一面。
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发现许多问题是设计所带来的,设计似乎并没有带来我们想要的完美世界。正如科技飞速发展,并没有彻底创造人类想要的世界,反而会形成因科技所产生的问题——通讯便捷导致信息安全、网络时代的社交问题等等。毕竟就设计本质而言,它更多是一种方式,设计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只有依靠人的能动性、针对具体问题的实践效用,才能更加明确。由此,“危机设计”中所谓设计便不仅是指应对当今各种危机的设计,而更多是对设计危机的思考,并唤醒每一位从事或与设计事业发展相关的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