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学锋:这是一款非魏非楷亦非黑体的字体,但加粗后的字体和横笔划下弯的特点带来了字体的形态新特征。字体刚劲有力,并且字体笔画的系统性和统一性完成的较好。
陈 嵘:要说魏碑是楷书也不算错,不过毕竟还是略微独立的一枝。所以字体名的「魏黑楷」,看着还是有些错乱感。算是黑体么,显然不是,说是魏碑吧,似乎不够刚劲,弯弯的横笔隶意更浓些……当然,这款字整体还是非常顺畅自然的,排版效果也不错,细节处理也到位。建议取个更有趣的名字,另外设计说明也请各位参赛者引起重视,至少不要有太明显的错别字。
郭晓晔:作品尝试结合黑体简洁有力与魏碑的奇逸天趣,在字体设计中保留书写运动感,虽然这样笔画呼应连续与空间分布很难平衡,作品整体面貌也做到别具一格。
李少波:在传统的魏碑上做减法,将现代的黑体特征加入,赋予了字体新的生命。
马忆原:不同于常见的黑体,魏碑结构的引入为整体展现出了一种古典的敦厚和现代的简约美感,笔画的处理巧妙,很具造型美感。
鸟海修:将北魏强有力的字体做成了黑体字,更显得质朴,也更有气势。完成度也非常高,但总有一丝似曾相识的感觉。
吴 勇:设计师将北魏楷书与现代黑体相结合,努力突显两款字形的共同优势,在魏楷的书写感与黑体方正的收口细心处理融合,形成一款“刚劲有力,笔画洒脱”的字体。既规范了魏楷书写千姿百态的不宜印刷体之处,又修正了黑体的冰冷和严肃赋予其温度感,达到字形有序工整却又颇具温婉的手写感。版面竖排似乎比横排略胜一筹,在竖排为先的汉字传统上,如何在横排版面处理上更加舒适顺畅,将是设计师不断探索的方向。
朱志伟:将魏碑的灵动融入黑体,一改黑体字平、板的传统特点是这款字体的最大亮点,不足之处是有些笔画弧度过大,特别是长横的弧度过大(例如,下、寸),失去了黑体字端庄平稳的特点,也削弱了魏碑方严劲挺的力度。
战国栋:不知道应该怎样评价这款字体,像名字一样将三个不同风格的字体特征融合在了一起,结构和笔画造型的处理都还不错,看版式样张里个别横排、竖排的段落挤压了字距,可能在字体设计的时候对字身、字面的设定是犹豫的。
毕学锋:留瘦金筋骨之髓,去徽宗皮肉之像,呈现代书写之韵。
陈 嵘:字体名取「美金谓之鎏」之意,不过还是查了下,其实古字下面是玉而非金,乃垂玉也。话扯回来,近年瘦金演变为字体的作品里,这款属上乘之作。取了原字的精髓,但又做了大幅简化和设计性的处理,细节调整非常老道,字整体细而不弱。投稿作品记得应该有同款家族的构成,自由展示的样张里也可以看到这款字的粗体处理更为大胆,但神形俱在。设计说明写了洋洋洒洒七百多字,不知道算不算本届设计说明文字最多的,写的有理有据,看得出来是真有认真思考设计方法和效果。如果有的话,我愿意颁个「最佳设计说明奖」。
郭晓晔:众多字体创作者都注意到瘦金体鲜明的特点,而对于书法运笔的认识,是决定书体转换为字体设计过程中的质量关键。《鎏楷》再现了瘦金体的⻛姿并对其笔形做出精炼的概括,体现瘦金体笔法外露的特点而绝无柔媚之态,入笔肯定无拖泥带水,提按折转均符合笔法传统,加强了瘦金体笔画的纤细部分使其细韧而无文弱含混,结体统一翩然挺立,是为佳作。
李少波:依托瘦金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合理设计笔画细节,放大之后,不难发现细节里藏着魔鬼。
马忆原:这个作品中,设计师将瘦金的风格特征进行了非常明确的造型整合,整体风格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同时,这款字体也具备较好的基础素质,灰度均衡、结构稳定,排布效果流畅。
鸟海修:虽然是以宋徽宗的瘦金体为基础,但做出来的这款类似硬笔书写的设计非常现代。其实整体处理得很好,但是以瘦金体为基础这一点作为字体来说感觉不到太多新意。
齐 立:这款字体笔划完成度相当高,笔划劲道,富有弹性。同时,试图通过笔形几何化等设计手段来区别于传统的书法字体,寻求一种新的现代风格,但要注意字形规范。作者对字体设计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嘉奖。
吴 勇:设计以瘦金体为出发点,视觉元素统一,笔画轻重疾徐,⻓横⻓竖的相同顿笔形成字形统一的特征;笔划左右外拓上下紧缩,笔画向外辐射,整字翩然挺立,其可贵之处更在于将瘦金体特征呈现代感表现。这款字在笔画概括、笔势收放和场景通用性方面均做了探索性研究,其书法与设计的兼容十分到位;字体隽秀清雅、与时俱进的设计特色,在版面的应用上也符合现代排版的需求,对瘦金体的现代设计应用实现升维。
朱志伟:这款字具有高度的整体感,这种整体感是由高度统一的韵律和节奏构成的,这种韵律和节奏包含在每一个笔画中,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款字每一种类型的笔画都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比如长横,无论在哪里,它的造型和弹性都是统一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细节”对于字体设计是多么的重要。
战国栋:对照着设计说明,仔细看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瘦金体的研究和创作思考的深入。以瘦金体为蓝本的字体设计并不少见,在本次大赛的参评稿件中也有不少,这件作品是最有创新性的佳作,以概括的笔画呈现瘦金体风貌,打破传统印象使其更具有现代性,又很好的诠释了书写上的笔意顺承,并且在提交的稿件中是有家族化设计的,而且都有着很好的表现,可谓此类上乘。
「暖晴」褚俊尧
毕学锋:字体本身具有汉字的书写性,作者把字体进行扁平和倾斜角度的处理之后带给人某种轻松愉悦的感受。
陈 嵘:作者也许是女生吧,写出这样可爱的设计说明。有趣、新鲜,是看到这款字的第一印象。笔画的变化应该都是基于书写,都说的通;交汇处也做了很多细节处理,不容易。细看不同笔画起始的处理差异不太协调,竖笔的起笔可以处理的再仔细些。整体压扁的造型,是不是有些扁过头了,虽然会更有特点、更吸引眼球,但也在较多笔画的字里牺牲了辗转的空间,泛用性也大打折扣。
郭晓晔:初⻅该作品的印象应归入装饰特征明显的美术字,然而其笔画的连带与使转又完全符合书写规律,笔法准确精炼并未制造任何多余或拥堵,在创造出较强识别性的同时,在统一性与组合适应性方面也做到平衡与兼顾,可⻅汉字书写性的认知度对于字体设计的重要作用。
李少波:这是一个非常现代的设计,稍稍扁方的字型,略微倾斜的角度,富有动感的连笔,让它能在众多的传统类型字体中脱颖而出。
马忆原:将手写风格融入独具当代感的设计字体,线条流畅,结构灵活多变。
鸟海修:字的造型、运笔中可以看到很独特的诠释,但是我不太懂作者将字身做成扁平的理由。是不是能会更易读?
吴 勇:此款字体设计让人耳目一新,设计师将印刷的墨迹感和连笔手写相结合,形成了手工质感强烈的视觉效果;在笔划的折弯处更是以夸张的弧度呈现,字形的微斜,笔画间的间或空缺等手法营造出了创新趋势,形成一种于字形方正间渲染出俏皮的破圈新颖感。版面的排版虽略有不足之处,但并不影响其本身的良好基础足以排出横竖两相宜的版面效果。
朱志伟:曲线和直线的巧妙配合,使扁平的字体产生一种流动之美。
战国栋:温暖、可爱,总会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在设计上有丰富的细节,但是不是太扁了,又因为字身比例没有调整,导致横排时字间距拥挤,尤其是左右结构的字并置时有相互混淆的情况。竖排时字间距又过大,甚至大于行距,不知该竖着读还是横着读了。索性是一款标题字,不会有很多字同时出现的情况,但为了照顾到泛用还是应该注意的。
毕学锋:这是一款具有明显颜体特征的字体,即体现出颜体应有的饱满与浑厚,又从纤细入手并保持中宫外扩与张力。是一款非常好用的正文字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