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妈妈字体
摘要:通过介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新校园从设计到建成的实践过程,探讨了生态校园综合设计的理念与实践。指出完整意义上的生态校园设计应该体现在总体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功能系统(包括水系统和交通系统)等生态设计的各个方面。
 
  生态设计是个广泛的概念,建筑、景观、城市以及任何人工系统和物体都是生态设计的对 象。通过设计使人类活动、人工的系统及物体能够巧妙地结合.利用自然及其生命过程来实现设计的 目的,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
 
  对自然资产的节约以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的免费而可持续的利 用,是一切生态设计的核心。
 
  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校园的生态设计就应该包括校园的整体规划对自然环境和景观格局及过 程的充分利用和最小破坏(生态规划);园区交通系统的规划以人的步行为先.减少汽车的使用(绿色 交通);建筑单体和群体设计过程中对自然包括光.风和水等的充分利用以减少其对能源和资源的消 耗(绿色建筑);整体景观和具体场地的环境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和乡土植被,以减少建设和维护成本 (景观的生态设计)。光和水资源的节约是校园生态设计的关键之一,包括雨水和太阳能的收集利用, 水和物质的循环使用。基于上述关于生态设计和校园生态设计的基本理念,本文探讨辽宁公安司法管 理干部学院新校区的生态设计及其建成效果。
 
  建设单位:沈阳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俞孔坚 张慧勇 文航舰 姜秀娟 马特 顾涛 曹明宇 刘德华等
  景观师:俞孔坚 刘玉杰 肖敏 林绕 贺喜源 李明 杨远浪等
  建设地点:沈阳市棋盘山旅游开发区
  用地面积:约24hm2
  总建筑面积:约9 2万m2
  设计时间:2006~2010年

  1 项目概况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新校区位于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区辖域内,沈棋路以南、沈抚公 路以北,西有世界遗产地清东陵,东有沈阳世界博览园,南临沈阳的母亲河——浑河。场 地总体态势是三山环抱.北高南低,其中最高点高程为92 2m,最低点为57.1m,南北落差35.1m。 场地中部地势最为平缓,呈现以缓坡和台地为主,逐渐向南部入口区下降的态势。场地景观特征为 “两山含一谷”。场地中央的谷地地势较为平缓,其东、北和西侧为山体所围,南眺浑河 ,背山面水,是典型的“风水宝地”。场地保存有曾任伪满时期总理大臣的郑孝胥墓、 “朱德楼”(朱德曾于1953年下榻于此)。此外还有多处低质量的旧建筑、一栋近期建成的 学生宿舍楼。
 
  场地和本项目要求给设计者提出了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场地诉求
 
  所在区域毗邻世界遗产地.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物质上和视觉上对周围环境的消极影响 都是不能被接受的。主管部门规定场地内的建筑高度控制在18(现状学生宿舍高21m),绿地率60%。 如何使新校园成为风景中的建筑而又尽量不破坏风景,成为本设计的最大挑战。
 
  2) 功能诉求
 
  在不大的校园面积内,需要布置约9 2万m2的建筑,以解决学校的所有功能、包括教学楼、 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和活动中心、体育场和警官训练馆、警官培训中心。
 
  3) 绿色校园诉求
 
  如何建设个全方位的绿色校园,体现当代的环境与生态理念,并实现校园的个性与特色, 成为衡量校园成功与否的很重要标准。
 
  面对上述问题。设计师将校园与周边环境,功能与绿色诉求相结合,提出了生态校园设计 理念,并获得甲方的认同,使项目得以全面实施。
 
 
  2  规划与设计对策
 
  2.1 整体规划布局
 
  整体规划布局遵从自然地形、强调绿色体验的功能布局。避免新建校园对周边世界遗产地 和山林景观带来不良视觉和生态环境的;中击,同时使场地的空间利用节约集约。
 
  规划之初即明确场地中作为绿色校园永久保留和可以成为校园绿地和场所的景观。对场地 内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给以充分的尊重。保留场地原有地形和树木,包括场地中的土沟,保留“ 朱德楼”、郑孝胥墓地。利用场地中的35m落差,建筑因势布局,使建筑对环境带来的各方面影 响(包括施工过程)都达到最小。
 
  规划总体结构为“三带两区一中心”。“三带”为生态景观带、教 学办公带和生活带,完全结合地形而规划,“两区”为体育运动区和培训服务区,位于场 地西部,相对独立.“ 中心”指学院中心广场区。
 
  校园的最大特色是以中部的生态景观带为纽带,分割(也是连接)教学办公带和生活带。自 然景观带设计充分利用场地中部原有冲沟,作为雨水收集和中水过滤净化的设施,利用地形使其形成 逐渐跌落的水体景观.既可改善校区小气候,又可为广大师生提供亲近自然的景观体验,是学生每天 来回于教室、餐厅及宿舍间的必经之路。
 
  教学办公带位于校区主路以东.主要建筑物顺山势依次而下,分别是图书馆、教学楼和办 公楼。3栋主要建筑结台地形布置.建筑物基底或局部下挖,或部分悬挑,对学院中心广场形成通透 的围合关系,既达成环境、空间和师生活动场所的交融,又遵从场地整体格局.与周边环境和建筑共 同围合成中心广场。整体建筑高度控制在18m以内。
 
  教学楼和办公楼沿主路呈东西向布置,既顺应地势.又使各个房间都能享受到光照。图书 馆半藏于山间,仅面向校园部分完全展露。对外部分隐于山林之间,对内则展现富有现代气息的立面 .虽内敛却极富时代气息。由沈棋路南眺。教学办公带建筑群仅仅显露出最小立面,与景区风貌之和 谐由此取得。
 
  生活带呈带状布置在校区的东部边界,生活服务中心串起来南北两个学生公寓区,餐厅、 超市、银行等功能均布置于此,解决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也拥有良好的景观界面。建筑物 依山而筑,部分屋顶覆以绿化,达到隐筑于山的目的。南北两个学生公寓区建筑结合地形.呈东西向 布置,既能使每个房间享受日照,又能达到仅以最小立面面向外部主要道路的效果。生活带通过若干 跨水景观桥联系校园中心广场区,使用方便又为校园景观增色。
 
 
  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的西北角.由运动场、训练场和警体馆组成。规划中利用校区西北部 的平缓场地布置运动场,结合山体布置训练场.警体馆则局部悬挑在山体上,利用悬挑部分布置地下 射击场,最大限度利用地形。
 
  培训服务区位于校区西部。本区环境是现状场地中绿化最好的一部分,警官培训中心近看 山间绿意盎然,远眺浑河奔流不息。规划在充分保护山体植被的同时,利用现状植被营造了幽静,深 远的氛围。
 
  学院中心广场位于校区中部谷地,利用现状场地中面积最大的平缓场地设计,是全校师生 最为主要的活动场所。
 
  中心广场东西两翼为山体及建筑所围合,整体呈现台地缓缓跌落态势。本区包含北校前区 广场、图书馆和教学楼之间的主广场、校史广场和南校前区广场,广场群由北至南布置在本区域内, 通过景观桥跨越东侧的自然景观带联系生活区。现代的设计语言抽象表达台地式的地形,使学院中心 广场宛若山峦的一部分。野花和高大的乔木呈带状布置在各个台地上,广场隐于绿化之间,由场地上 望去,建筑浮于一片野花和禾草之上.保留的历史建筑于郁郁葱葱的林木间与现代建筑对话,历史与 未来在环境中融为一体。各个开放空间节点都拥有极好的景观视点,变化连续的视景变换为师生带来 了属于学院自身的独特生态景观体验。
 
 
 
  2.2 绿色交通规划
 
  步行友好和步行优先是园区交通设计的核心思想。总体上.校园中部核心区域为步行区域 .车行和服务流线沿外围布置。规划中于校区南北各设置主要出入口1个,分别接八沈抚公路和沈棋 路,为师生、访客出入所用。同时,于校区东侧规划后勤出入口1个,接入校区东侧城市支路,主要 为生活服务中心的后勤补给提供支持。
 
  动态交通规划部分利用了原有的校区道路,采用环路加尽端的组织方式。环路顺地形展开 ,蜿蜒曲折,做到通而不畅,有效降低车速.保证学生安全。静态交通规划为校园提供了足够的车辆 停放空间,地面停车多处于道路两侧较为平缓区域,紧邻建筑主要出入口。集中停车场共有5处, 2000m2的车库结合办公楼地下空间设计。
 


版权:秀设计发布,禁止转载、商用和个人使用!
评论列表 (0)
发表第一个评论!
0 点赞 收藏 0 评论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