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妈妈字体

摘 要: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其“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特征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幸福愿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种人文主义精神表现在“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观念、“求全求美”的装饰美学观念以及“师法自然”的题材创作观念上。


图形一般“指的就是图而成形,正是这里所说的人为创造的形象。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指为科学和技术、设计和艺术,以及为社会其他 需求服务的形象”[1]。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丰富多彩、极具民族特色的图形,以原始时代的洞窟岩画为起始,传统图形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格调丰富多样而又统一,带有浓郁的东方民族特色,成为传统文化一个典型的代表。传统图形中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即“以人为中心”,高度重视人及人的价值,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中华传统图形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观念、“求全求美”的装饰美学观念以及“师法自然”的题材创作观念上,这种人文主义精神是需要深刻理解和传承的。

一、人文精神核心观念:“以人为本”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传统图形虽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但绝不是纯粹“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为人生”而艺术。作为民众生命情感的象征载体,传统图形的发展演变史,一定程度上也是民众的一部心灵表现史,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民众的心理愿望。传统图形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巧妙运用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等,创造出“表现”与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传统图形是为人来服务的,是要表现人的精神和思想观念,先民们在创造吉祥图案的象征意义时,把认知和情感融合在 一起,尤其是“情”的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情”就使得传统图形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比如“望子成龙(胖娃娃抱鲤鱼)”,寄寓了人们对子女的期待和关怀。


二、生态文化观念:“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由宋明理学总结并明确提出,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传统主流思想中儒家认为“重人道不忘天道”,道家认为“讲天道也不忘人道”,其实主张的都是“天人合一”。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这个解释与古人的想法是一致的,人既不是大自然的奴隶,也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人与自然是通过“神秘的感应”[2]来实现亲和、友善的关系。


中国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互为包含的,人存在于自然之中,自然也融化于人之中,这种观念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先秦文献《易传·贡卦·象传》中说道:“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枚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天文以化成天下”。在古人的观念里,人文与天文是相联系的,天文其实是“自然”的意思,表现为自然运行变化规律,人在自然中生活,当然要受到自然的约束,不能违背自然运行规律,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因此必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比如,太极图形是古人们对世间万象及宇宙本身做出的最高抽象解释,即一切动变皆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静态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而动态是“阴极阳生,阳极阴生”。虽然太极图形自产生以来,经过了从远古太极图到古太极图再到今天的太极图,无论这个演变的过程如何,它始终通过图形表达了这种“对立统一规律”,追求矛盾的统一和谐是万事万物的根本目的,是宇宙的根本法则。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通过传统图案“太极图”被生动地演绎表现出来了。

三、装饰美学观念:“求全求美”

“以整体为美”的创作观念,是中国古代艺术家们自始至终的追求。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整体,传统图形大多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表现世间万物的善和美。这体现出来的就是传统图形中的“求全求美”设计装饰美学观念。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强调主客观统一 的整体意识和“求全美满”的美学设计观念,遵循同一个本质规律认为万事万物是统一、和谐的整体。我国传统图形的题材与构成表现中, 都表现出我国人民那种“善始善终”的处世哲学。中国传统图形重“传神”,重“表现”,说得就是重视精神的体现,展现“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这是中国古人德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的表现。中国人对吉祥幸福的向往,极致地表现在装饰图形至善至美的本质。


“五福临门”、“五福捧寿”中的“五福”来源于《书经·洪范》: “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说文解字》中对“福”的解释是“佑”也,这个“佑”具体指的是天地万物神灵保佑。具体表现在传统吉祥图案中主要用“蝙蝠”的“蝠”的谐音来表现这个“福”。在“五福捧寿”图案中,表现五福之首“长寿”,五只蝙蝠环绕 “寿”字直接表现这个主题,寓意深刻,意味深长,绝不仅仅能用若干语言或者文字就可以表达出来的。在装饰图形的过程中,画面布局构图饱满,视觉审美达到了毫无挑剔的程度。从目前的工艺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到,“五福临门”等类似的素材被广泛地应用在家具设计、剪纸、纺织染织、绣花工艺等等之上,说明中国传统图形中的装饰美学已应用到极致。


四、题材创作观念:“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就是以自然为美。“师法自然”出自老子《道德经》:“返朴归真,师法自然。”道家的最高思想是师法自然,即顺应自然。在传统图形的题材选择和创作过程中,主要运用了这一观念。中国传统吉 祥图案总是结合着感性形象和抽象意义,并通过具体形象表现抽象意义,从而具有明显的“隐喻”特性和象征功能。正如有学者在分析这种“意象思维”的特征时说的:“在这里,符号和意义,形象和本体,思维 主题和客体对象完全合一了。”[3]


“师法自然”的实现途径为“观物取象”。《系辞传》提出的“观物取象”的命题,说明“象”的产生,既包含了“认识”,又包含了“创造”。“观”就是对自然物象的观察、感受。“取”就是在“观”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创造。“观”和“取”都离不开“象”,这个“象”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古代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但更好地繁衍人类后代是古人们的追求,因此必然非常重视生殖文化。人口和粮食一样是财富和力量的象征,对于生殖文化的兴起,引起古人们对“性”的重视,使得性文化深深渗透在每一个领域。“莲生贵子”、“鸳鸯戏水”、“鱼水深情”、“鱼水相欢”等是历代以来流传至今的有关人类生殖文化的传统图形,这些传统图形本源来自于自然界,但是通过人们的想象、比喻、设计等,成为了宣传生殖文化的吉祥图形。如“莲生贵子”是中国传统民间年画中 一个很常见的吉祥题材,其中尤以天津杨柳青年画最有代表性。其画面或画一童子坐于荷叶之上,两旁有莲花,孩童一手执一莲蓬,另一手抱笙;或画一孩童一手执莲花和莲蓬,一手抱笙,这种画面上的画题有时叫“莲生贵子”,有时直接就叫“连生贵子”,由此可见,画面中的“莲、笙、桂花”这几种物象合起来要表达的是“连生贵子”的民众追求。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数量众多的传统吉祥图形,民众创造同时为民众服务。张道一先生认为以象征形式表现吉祥观念的中国传统图形,是一种真正慰籍人们心灵和精神的艺术。[4]传统图形的人文精神特征表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天人合一”生态文化观念、“求全求美”装饰美学观念、“师法自然”题材创作观念,是需要深刻理解和传承的。

 

注释

[1] 尹定邦:《图形与意义》,9页,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赵林:《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160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 蒙培元,载 张岱年、成中英 主编:《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中国思维偏向》,第2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4] 钟福民:《中国吉祥图案的象征研究》,10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版权:秀设计发布,禁止转载、商用和个人使用!
评论列表 (0)
发表第一个评论支持创作者!
0 点赞 收藏 0 评论
分享
返回顶部